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公司新闻
昆山胜百御自动化分享:如何根据产品的大小来定制振动盘?
[2025-09-11]

昆山胜百御自动化分享:如何根据产品的大小来定制振动盘?

根据产品大小定制振动盘,核心是围绕 “尺寸适配性、供料稳定性、定向准确性” 三大目标,从振动盘的基础参数设计、结构细节优化、辅助功能匹配三个维度逐步落地,确保不同尺寸的产品都能实现高效、无卡滞的供料。以下是具体定制逻辑和操作要点:

一、先明确 “产品尺寸分级”,锚定振动盘核心参数

不同大小的产品(微型 / 小型、中型、大型)对振动盘的 “直径、振幅、振动源功率” 需求差异极大,需先按产品尺寸分级,确定基础参数范围:

1. 微型 / 小型产品(尺寸≤10mm,如微型塑料螺丝、0805 贴片元件)

这类产品重量轻(通常<5g)、易受振动冲击 “弹跳” 或 “堆叠粘连”,核心是 “低振幅、小盘面、精准控速”。

振动盘直径:优先选150-250mm(盘面过小易导致产品堆积,过大则供料路径长、效率低);

振动源:选微型电磁式振动源(功率 50-100W,振幅 0.1-0.3mm,避免振幅过大导致产品 “飞离” 盘面);

盘面深度:控制在20-30mm(过深易导致微型产品埋入底层,无法上料;过浅则容量不足,需频繁补料)。

2. 中型产品(尺寸 10-50mm,如塑料卡扣、中型齿轮、30mm 直径瓶盖)

这类产品重量适中(5-50g),需平衡 “供料速度” 与 “定向稳定性”,核心是 “中等振幅、适配盘面、优化轨道”。

振动盘直径:选250-400mm(兼顾容量与供料效率,单次补料可满足 10-15 分钟生产);

振动源:中小型电磁式(功率 100-200W)或小型电机式(振幅 0.3-0.5mm,供料速度可达 60-100 件 / 分钟,适合批量生产);

盘面深度:按产品高度的 1.2-1.5 倍设计(如 30mm 高的产品,盘面深度 40-45mm,避免产品堆叠过高导致卡滞)。

3. 大型产品(尺寸>50mm,如塑料外壳、大型管件、200mm 长的塑料支架)

这类产品重量大(>50g)、惯性强,易因振动冲击导致 “轨道变形” 或 “定向错位”,核心是 “大承载、低频率、强结构”。

振动盘直径:选400-800mm(甚至定制更大尺寸,确保产品在盘面内有足够空间分散,避免挤压);

振动源:必须用电机式振动源(功率 200-500W,振幅 0.5-1.0mm,低频率振动可减少产品惯性冲击,同时提供足够动力驱动重件上料);

盘面与轨道强度:盘面采用加厚冷轧钢板(厚度≥5mm) 或 304 不锈钢(厚度≥3mm),轨道底部加 “加强筋”(间距 100-150mm),防止长期承载重件导致变形。

二、按尺寸优化 “结构细节”,解决核心痛点

不同尺寸产品的供料痛点(如微型件 “卡缝隙”、大型件 “卡轨道”)需通过结构定制化解,重点关注以下 5 个关键细节:

轨道宽度与高度设计

轨道是产品上料的 “通道”,尺寸适配直接影响卡料概率:

微型 / 小型产品:轨道宽度比产品最大尺寸大0.5-1mm(如 8mm 宽的产品,轨道宽 8.5-9mm,既避免卡料,又防止产品左右晃动导致定向偏移);轨道高度比产品高度高1.5-2 倍(防止上层产品翻越轨道掉落)。

中型产品:轨道宽度比产品最大尺寸大1-2mm,高度按 “单层供料” 设计(即高度比产品高 0.5-1mm,避免多层堆叠卡料,适合需精准定向的结构件)。

大型产品:轨道宽度比产品最大尺寸大2-5mm(预留产品摆放误差空间),轨道高度按 “单层 + 0.5 倍产品高度” 设计(如 100mm 高的产品,轨道高 150mm,防止振动时产品跳出),且轨道需向 “供料方向” 倾斜 1-3°(辅助产品滑动,减少动力需求)。

盘面导流结构定制

盘面的 “螺旋轨道” 和 “导流板” 需按产品尺寸引导上料,避免堆积:

微型件:盘面螺旋轨道的 “起始宽度” 比产品大 2-3 倍(如 5mm 的产品,起始宽度 10-15mm),并在盘面中心加 “圆锥形导流块”(引导产品向边缘螺旋轨道聚集,避免在中心堆积)。

大型件:盘面螺旋轨道的 “螺距”(相邻两圈轨道的距离)需≥产品长度的 1.2 倍(如 200mm 长的产品,螺距≥240mm,防止产品跨圈卡滞),且轨道外侧加 “挡边”(高度≥产品高度的 2/3,防止产品从轨道外侧掉落)。

定向机构匹配尺寸特性

定向机构(如筛选块、分料板、定位销)需按产品尺寸设计,确保定向准确率:

小型件(如带孔塑料柱):用 “针式定向机构”(在轨道上方装与产品孔匹配的定位针,仅带孔产品能通过,无孔产品被筛选掉),定位针直径比产品孔小 0.1-0.2mm(确保顺畅通过)。

中型件(如带凸起的塑料壳):用 “仿形分料板”(分料板形状与产品凸起匹配,仅正确朝向的产品能通过,反向产品被推回盘面),分料板与轨道的间隙比产品厚度大 0.3-0.5mm(避免卡料)。

大型件(如不规则塑料支架):用 “双轨 + 机械抓手定向”(先通过双轨将产品初步摆正,再用抓手调整角度至正确方向),抓手尺寸按产品最大外轮廓定制,夹持力度需可调(避免夹伤产品)。

防卡料与缓冲设计

不同尺寸产品的卡料风险点不同,需针对性加防护:

微型件:轨道末端加 “柔性挡片”(如硅胶片,厚度 0.5-1mm),避免产品高速冲出轨道时碰撞损坏;同时在轨道狭窄处(如定向机构位置)加 “光电传感器”(检测到卡料时自动暂停振动,报警提示)。

大型件:轨道与 “后续输送线” 的衔接处加 “缓冲平台”(平台表面贴橡胶垫,减少产品掉落冲击),平台高度差≤产品高度的 1/3(如 100mm 高的产品,高度差≤33mm,防止产品摔落变形);且振动盘底座需加 “减震垫”(厚度 10-20mm 的橡胶垫,减少大型件振动对设备的冲击)。

补料方式适配

产品尺寸越大,单次补料量越少,需优化补料效率:

微型 / 小型件:用 “自动补料仓”(容量 5-10L,通过料位传感器自动向盘面补料,减少人工干预)。

大型件:因产品体积大,补料仓需 “侧开门式”(方便人工或机械手批量放入产品),且盘面加 “防过载传感器”(当盘面产品过多时,暂停补料,避免挤压变形)。

三、根据尺寸匹配 “辅助功能”,提升供料稳定性

除基础结构外,辅助功能需按产品尺寸补充,解决特殊场景需求:

微型件(易静电、易吸附):加 “离子风嘴”(安装在轨道中段,吹除静电,防止产品吸附在轨道上)和 “微型毛刷”(安装在定向机构后,清理产品表面的微小碎屑,避免碎屑卡滞轨道)。

中型件(需精准计数):在轨道末端加 “光纤计数器”(精度 ±1 件,适合需定量供料的场景,如每模注塑需 10 个中型塑料件),并联动振动源(计数达标后暂停供料)。

大型件(需承重与防护):振动盘底座用 “钢结构框架”(而非普通塑料底座,提升承重能力),且盘面加 “防尘罩”(若产品需防尘,如大型医疗塑料件,防尘罩需透明,方便观察供料情况)。

四、定制后的 “验证环节”(关键步骤)

无论产品尺寸大小,定制振动盘后需通过 “小样测试” 验证适配性,核心测试指标包括:

供料顺畅度:连续运行 1 小时,卡料次数≤1 次(微型件≤2 次,因尺寸小易卡缝隙);

定向准确率:随机抽取 100 件产品,定向正确数≥99 件(微型精密件≥98 件);

产品损伤率:运行后检查产品表面,划痕、变形等损伤率≤0.5%(外观件需 0 损伤)。

若测试不达标,需针对性调整(如微型件卡料则加宽轨道间隙,大型件定向不准则优化抓手尺寸),直至满足生产需求。

总结:按尺寸定制的核心逻辑

产品尺寸决定振动盘的 “承载能力、动力匹配、结构精度”——小尺寸重 “精细”(防卡、防静电、低振幅),中尺寸重 “平衡”(效率与定向兼顾),大尺寸重 “稳固”(强结构、低冲击、大承载)。最终需结合产品实际尺寸、重量、生产需求,通过 “参数设计→结构优化→测试验证” 的流程,实现振动盘与产品的精准适配。


返回